10月16日,是第40個世界糧食日。這一天,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青島海水稻團隊迎來了青島、濰坊、溫州三地測產收割。至此,今年布局在新疆、青海、內蒙古、寧夏、山東、黑龍江、浙江等省份種植的10萬畝海水稻全部完成產量測評。
由行業..組成的測評小組在三地分別進行海水稻產量測評,..的測產結果為:青島基地編號yc-2003的耐鹽堿水稻畝產542.5公斤,超優千號畝產為739.7公斤;濰坊基地編號yc-2003的耐鹽水稻畝產為625.3公斤;溫州瑞安基地編號yc-2002的耐鹽堿水稻畝產為320.78公斤。
今年,青島海水稻在全國十地啟動了萬畝鹽堿地稻作改良和海水稻種植示范,海水稻示范種植面積由原來兩萬畝,擴大推廣到現在的十萬畝。9月25日以來,10地10萬畝海水稻陸續實現測產,其中,新疆喀什、寧夏石嘴山、黑龍江鐵力、山東東營、山東濰坊、山東青島等地測評畝產均超千斤。
海水稻試種規模不斷擴大,品種不斷改良,畝產逐年遞增,平均畝產已達到500公斤以上,高畝產超800公斤,在曾經寸草不生的鹽堿地上,收獲了一個又一個豐年。
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從耐鹽堿水稻品種的選育到百畝片、千畝片的實驗種植,再到如今萬畝片示范種植,團隊以創新方式大大提高了鹽堿地利用率和鹽堿地糧食產量。根據袁隆平院士的產業化部署,青島海水稻團隊積極踐行“十、百、千”工程(即實現10萬畝海水稻種植示范、力爭100萬畝海水稻鹽堿地改造開工、1000萬畝鹽堿地改造計劃全國布局)。目前10萬畝海水稻種植示范已經喜獲豐收,100萬畝海水稻的簽約改造工作已基本完成,1000萬畝已明確目標和方向。
據介紹,袁隆平院士團隊將在8—10年內實現1億畝鹽堿地改造整治目標,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帶動中國農業數字化轉型,結合各地特色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推動一二三產融合和鄉村振興,實現海水稻的推廣和全產業鏈發展。
——轉載自人民日報